思政中心党支部召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研讨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之后,南科大党委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校党委班子以身作则,带头开展学习研读,迅速作出学习安排部署;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校上下兴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热潮,进一步凝聚了师生思想共识,汇聚起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政中心领学活动现场
【目的意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党支部在金秋时节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活动,围绕思政课教学工作,分享学习心得,聚焦认识思政课重要性、怎样当好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这三个关键问题,进行集中交流与深入研讨,为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指明方向,注入改革活力。
【领学活动】
2020年9月17日上午,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党支部在学习书坊开展专题领学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点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理论学习紧扣思政中心工作,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三个半小时的专题学习中,全体党员、教师畅所欲言,坦诚交流,氛围热烈。领学活动由支部书记王德军主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组教授帅松林结合自身对思政课程的创新实践,指出要辩证看待创新。思政课创新要围绕课程实际,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切忌将思政课教学庸俗化,强调思政教师要有信仰、有情怀,要对思政教学抱有坚定的信念和炙热的情感。
讲师马俊军以如何用“抗疫精神”讲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例,阐述了对结合国家重大时政热点讲好思修课的理解。
助教杨少曼结合南科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自身思修课教学实践,从“家国情怀”和“守正创新”两个方面阐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组教授乐正围绕
“深化改革开放”专题,从历史维度、国际视野进行分析,指出中国自古有开放贸易传统,新中国主动改革开放带来国力强盛与经济腾飞,彻底改变了近代被动开放的屈辱与不自信。思政课教师应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论述贯彻落实到思政课教学中,培养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教授李翔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论述,指出纲要课教学应具有全球史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看待近现代历史,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浪潮中的定位,在世界中认识中国。
副教授徐进强调,学习近现代史要有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具体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问题,要“用学术讲政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组教授张守民重点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论述,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历史经验相结合,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抽象谈马克思主义。此外,要清醒认识到思政教育并非易事,思政课教师要清晰认识困难,面对问题更要保持清醒,迎难而上。
讲师杨晗旭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工作,指出该课程要着重回答学生“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宏大视野,引导学生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充分运用于分析问题之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组讲师滕明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详细阐释了如何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思政教学要求落到实处的问题。
讲师董玄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运用于概论课教学的具体工作设想。
公共基础课讲师王捷结合华为和字节跳动等中国企业的具体实例,深挖热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畅谈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讲师孙志凤结合自身心理学教学工作,指出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坚持人民中心,修身立德,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同时还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王德军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教学的行动指南。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六要”要求,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教马,热爱和投身这项事业当中。要明确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南科大思政金课。
此次理论学习交流研讨会是思政中心贯彻落实校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工作部署的一项举措,思政中心将根据思政课教学实践和创新需求定期举办学习研讨会,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